|
如何把握未來農業創業機遇 |
時間:2020-09-03 11:49:11 | 來源: | 編輯:admin |
核心提示: |
1 農業的痛點 我們長期看好農業領域創業機會! 〉治霎斚罗r業和農產品的現狀,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痛點: 第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分散的小農經濟生產效率低,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農業規;... |
|
|
1 農業的痛點
我們長期看好農業領域創業機會。
但分析當下農業和農產品的現狀,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痛點:
第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分散的小農經濟生產效率低,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農業規;纳a需求了。
舉個例子,我曾在四五年前去湖北、山東、四川等地調研,農民種一季水稻,總收入是1300元,而種子、農藥、化肥等等成本就要1000元,還不包含人工費用。種一季水稻賺300元,而現在的外賣騎手一天掙300元也不少見,兩者一對比,他們肯定愿意外出打工。
第二,現代社會對農產品品類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業的終端是誰?是包含你我在內的消費者。我們早已從追求溫飽的時代過渡到今天,消費者需要更加優質、安全、可靠的農產品,而這些都依賴于更加規;、機械化的發展,所以終端消費需求也會倒逼上游農業進行變革。
2 行業轉機
未來,中國農業會往規;、標準化、智能化三個方向發展。
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是土地,而為什么到今天為止中國農業始終處于落后的狀態?根本原因也在于土地。農業規;l展的基礎在于土地的集中化經營。
國家其實很早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在九年前去農村調研時,部分地方已經開始土地流轉。在2016年,國家出臺政策落實「三權分置」,農戶和集體可以把承包權打包,賣給經營大戶,讓有能力、有意愿的養殖、種植大戶能夠從事農業生產,這為后續農業規;蛳铝嘶A。
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通知,2020年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力爭改革覆蓋面擴大到所有涉農縣(市、區)。土地所有權是國家,承包權屬于集體或者農戶,然后經營權未來屬于想從事農業創業的生產經營大戶。
隨著上游土地集中,另一方面,農業從業人口在減少。我認為未來只有10%的人從事農業,20%的人從事工業,剩下的人會從事第三產業。
這也會倒逼從業者不得不借助更高科技的工具和技術節省人工、提高效率,所以我認為未來中國農業很有可能直接從小農經濟跨越到智慧農業階段。
隨著規;、標準化、智能化趨勢的到來,我判斷這個領域會出現30家百億到千億美元以上的公司,100家百億人民幣規模的公司。
3 農業創業機會
那圍繞這一領域究竟有哪些創業機會呢?我認為有四個領域值得關注:
第一,農產品品牌。
我在十年前就發現,中國的農產品只有地方品牌,像陽澄湖大閘蟹、贛南臍橙,卻很少有商業品牌,這是導致農產品很難產生高溢價的原因。
我在十年前去過褚時健家里,他說憑什么新奇士賣25元,中國的只賣3元,他不相信。主要原因在于上游種植端沒有規;、標準化,也就沒有形成品牌溢價。比如說,上游種植端的標準化管理,從它的種苗到剪枝,甚至到灌溉等等整個過程,它是標準化管控的。這樣,它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是一個標準化產品。
想要打造中國的農產品品牌,我認為有三點需要做到:
首先產品標準化。
在上游的生產端、種植端是標準化管理的,包括橙子的大小、顏色、糖分等,才能保證同一個品牌的質量。
其次就是供給規;。想要保證產品能夠源源不斷地供應,一定要形成規;。創業者先把種植流程都摸索清楚后,后續可以通過自營和加盟聯合的形式,招募加盟商,輸出技術、品牌、標準和管理模式。
保證上游供給穩定、質量穩定之后,形成品牌,自然而然能夠保證下游渠道穩定、銷售穩定。
第二,訂單農業。
我在五年前和黃崢有過一次長達四五個小時的交流,其中一個話題就是生鮮電商。我認為中國99%的生鮮電商必死,原因在于上游難以規;,另外下游的冷鏈、基建設施和技術不完善。而黃崢持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采取點對點的方式可以實現農產品的流通。
今天來看,其實雙方都沒有錯。拼多多依靠農產品起家,利用點對點方式實現農戶和下游的對接,這也是少數農產品成功的案例。
我認為未來,依托于本土發展的訂單農業仍然會有機會,但是想要做成全國性的巨頭很難,除了流通之外,這依賴于資本,還會面臨和電商巨頭、農業巨頭的競爭,對于創業公司來說不是一個好的賽道。
第三,智慧農業。
前文我們談到,未來中國農業很有可能會從小農經濟直接跨入智能化、機械化時代。像無人駕駛技術,我認為農田是這項技術能更好運用的絕佳場景,人煙稀少,地域廣闊,適合智能拖拉機等在原野上馳騁。
第四,休閑農業。
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隨著老齡人口比重的上升,養老基地的需求也會隨著提高,老年人們會更加喜歡自然風光、農田生活的環境,未來種植基地和養老、旅居相結合等模式也有可能出現。
4 給創業者的建議
最后,我給致力于深耕農業領域的創業者幾點建議:
1. 控制上游。對于多數創業者而言,唯一的機會就是進入上游。
2. 找準切入方向。
3. 農業是慢活,要打持久戰。
4. 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本土化團隊。
我常說,未來二十年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創業者們最好的時代。而任何創業只有將國家、社會、時代、技術與個人命運相結合,才能精準把握未來趨勢。創業者們在疫情之后,更需要看清未來的趨勢和方向。我們也會持續關注農業領域,努力幫助更多創業者,找準方向,做出正確的選擇。 |
|
|